日媒:日科学家发现长寿基因 活过百岁或不再难

日本社会虽然已经以高寿者广泛存在而闻名世界,但对于如何延长寿命的研究依然方兴未艾。

据报道,日本是世界上知名的长寿国家。随着卫生条件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甚至已有人提出了“人生百年时代”。但人类到底能活到多少岁,科学家们对决定寿命的因素非常关注。解开这一谜团的研究当前非常活跃。

“现代科学所能设想的人类寿命极限大约是115岁。”长期研究老化问题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林武彦推测道。

超级长寿者往往受到社会推崇

人类能活到多少岁,这一数字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作为一个现代通行观点,经常会听到120岁的说法。而最近的老化研究显示,似乎是要比120年少5年。

日本最长寿的男性为113岁,女性为115岁(到当地时间2018年11月20日为止)。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875年出生在法国的一名女性。她在官方记录中唯一突破了120岁。从这一事实来看,115岁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公布的数字,2017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男性81.09岁、女性87.26岁。和理论上的最高年龄还有20年以上的差距。科学家们正在关注长寿是不是还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小林等人正在关注名为“Sir2(沉默调节蛋白2)”的基因。当细胞进行分裂时,写满了遗传信息的DNA也会复制出一份相同的信息。但在这一过程中会有稍微的损伤。而Sir2则具有调节功能,可让DNA不受损伤地复制。同样的基因已经在人体内找到了7种。

对于Sir2未充分发挥作用的酵母进行观察,发现部分DNA变得脆弱,寿命缩短到正常酵母的一半。相反,增加了Sir2数量的酵母,寿命则出现延长。有研究报告显示,对猴子限制卡路里摄入时,该基因会变得活跃,可健康生活的时期变长。表明Sir2是和长寿相关的重要基因之一。

作为和寿命相关的基因,位于DNA末端部分的“端粒”也很著名。细胞每次分裂,端粒就会相应缩短。相当于分裂次数的计数器。对于人类来说,细胞分裂50次至60次后,端粒就短得不能再短。细胞再不能进行分裂,这种情况被认为导致老化。

但在体内还有可以制造新细胞的干细胞。现在已经知道,寿命不是仅靠Sir2和端粒来决定的。目前最可信的观点是存在多种基因,尽管每一种都没有决定性作用,但都对寿命产生影响,其数量约300种。

还有人通过把握细胞级别的老化现象来探寻与寿命的关系。大阪大学教授原英二正在研究一种受应激因素不能增殖的特殊细胞,即“老化细胞”。

普通细胞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就会自动死亡或被免疫细胞吞噬,从体内消失。但老化细胞为什么就留在了体内呢?由于仍保持细胞体的结构,原英二在考虑“这种细胞会不会有助于延长寿命”。

原英二在老化细胞还活着的时候找到了仍发挥作用的基因,并开发了可以实时观察其状况的小白鼠。但尚未看到明确的功能。

与此同时,老化细胞会向周围排出引起炎症的各种物质。如果其数量增加,被认为会引发癌症和认知症等老年病。原英二考虑今后详细研究老化细胞与病症的关联性。

对寿命的研究困难之处是不能用人进行试验。小白鼠的寿命短,端粒却相对较长。“即便是小白鼠试验得出成果,也不清楚是否适用于人类。”小林坦言。

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差异对寿命的影响据说要大于遗传因素。为取得突破,找到长寿的钥匙,全世界都在积极研究。2015年还成立了研究老化细胞的国际学会。

古今中外一直有许多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现代人正通过基因分析、详细观察细胞、大规模统计调查等科学手段来追寻这一答案。衰老会怎样到来、什么决定寿命?至今仍没有确定的回答。

潘石屹服美国“长生仙丹” 自曝服用后身体变化[图]

北京时间1月3日,中国地产大老潘石屹在微博发文称自己从来不相信保健品,但最近吃了一款麻省理工学院研发的一款“长生仙丹”,发现自己指甲长的很快。

1ee.png

潘石屹称服用“仙丹”后指甲长得快(图源:@潘石屹)

根据潘石屹微博图片显示,该产品为Elysiumhealth旗下的Basis。该产品官网显示,Basis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耐力和更多日常能量,细胞的健康状况更好,单品售价为60美元一瓶。

那么,潘石屹眼中的“长生仙丹”是怎样炼出来的呢? 据悉,Basis的主要成份是NR(烟酰胺核苷, 也被叫做Niagen),和在蓝莓内提取的抗氧化剂-紫檀芪(Pterostilbene)。 NR和另一个市面上也常见到的保健品NMN(烟酰单核苷酸),都是辅酶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前身,维生素B3的衍生物。服用NR或者NMN就是希望在体内可以被转化成NAD。 NAD是体内许多重要酶反应不可缺少的辅助剂。NAD的水平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研究人员发现NAD可以延长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的寿命。 但研究发现摄取的NAD在体内会很快地被代谢酶降解。代谢酶会随着年纪而增加,和NAD正好相反。这也是NAD水平降低的重要原因。这个研究结果意味着单纯地服用NAD不会有太多的作用,应该要同时抑制代谢酶的活性才有益。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好多含有NR、NMN、NAD的保健品,这些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副作用和药效都还没有被证实。

最近,日本开始了NMN的一期人体临床试验。美国也开始了几个NR的一期临床试验。 然而,这些试验目前只是: 1)看NMN和NR是否安全, 什么剂量是安全的; 2)决定可以用于下一期临床试验的剂量; 3)确认它们是否能够在体内增加NAD的浓度。 其中一个临床试验就是和Elysium公司合作的,这就意味着,虽然Elysium还没有确认NR对人体的毒性剂量,更不用提是否真有“提高细胞健康”的作用和有益剂量,就已经开始把它当作保健品来卖,甚至在公司的网站上宣传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更长。

事实上,早在2017年3月份,前任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内分泌学泰斗杰夫瑞·弗莱尔(Dr. Jeffrey Flier)就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了一篇公开评论文章,批评这家名为Elysium Health的保健品公司,借用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十四位知名教授的光环,宣传营销一个还没有被科学研究证实对人有效,叫Basis的“延年益寿丹”。这其中还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大咖级人物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 弗莱尔首先提到保健品的监管与处方药不同。保健品不可以宣传有治愈某个特定疾病的疗效,但是可以不负责任的,无证据的声称可以影响身体的“结构和功能”。 弗莱尔提到的Elysium Health,一个由顶级风投公司投资建立的保健品公司,开创了保健品行业的全新的商业模式。Elysium把两个市售的有似是而非作用的“天然分子”——NR和紫檀芪,合并起来做成了一个新的保健品,弄了一个漂亮的包装,起名为Basis。

为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Elysium聘请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伦纳德·瓜伦特(Leonard Guarente), 担任公司的科学创始人和公众形象代理。 瓜伦特曾尝试把药物通过FDA监测,从而获得批准上市。但是,他在此过程中屡屡受挫,继而另辟蹊径,加入Elysium,并帮助招募了七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十四位知名教授做Elysium公司的科学顾问,通过使用复杂的广告宣传和社会媒体传播,利用著名科学家的光环来宣扬含糊不清的健康益处,公司直接向消费者出售Basis,是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

青少年“生物黑客”为自己注入宗教经典的DNA译本

科技的高速进步让身体改造成为可能,人类可以为自己的身体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注入潜在有害的DNA只为一探结果如何,绝对是人们不该轻易尝试的事情。显然,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中生Adrien Locatelli可不这么认为。

这位青少年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他不仅将不明是否对身体有害的DNA蛋白质注入体内,而且还亲自尝试构建DNA序列,将包括《圣经-创世纪》和《古兰经》在内的宗教文本翻译成DNA构建块。

DNA和蛋白质为可通过“字母”编辑其 主要结构的大分子。新研究报告说,可以将任何类型的信息转换成DNA用于存储,“Locatelli写道。 “由于可以将数字信息转换成DNA,我想知道是否有可能将宗教文本转换为DNA并将其注入生物体内。”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完全“肯定”的,而崭露头角的“生物黑客”决定用他自己的身体作为试验场所。首先,他下载了宗教文本的数字副本,然后将每个字符转换为特定的核苷酸,这些核苷酸构成DNA链。一旦他完成了此项繁琐的工作,他就会使用免费提供的在线工具将信息转换成蛋白质,这种工具可以使用氨基酸产生蛋白质序列。

然后他将两个“文本”注入他的身体,每个大腿一个。除了几天的酸痛之外,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过,这对Locatelli来说实际上是个好消息,因为将自制的蛋白质注入体内是一项潜在的危险性尝试。 “研究”,如果你可以称之为“研究”,基本上没有意义,不过至少它能够提供一些额外的信仰祝福。

网上的人们对疯狂的DIY实验感到震惊,许多用户将青少年称为“白痴”并警告其他人不要进行类似的测试。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艾拉沃特金斯在推特上写道:“这种前卫的态度和对科学伦理的漠视使我害怕人类的目的将落在白痴手中。”

一家研究抗生素耐药性的公司的创始人Isaac Stoner写道:“亲爱的生物黑客等等。请停止。你是白痴。”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化学教授Sri Kosuri补充说:“2018年不能很快结束。”

但是我说,教授们。脑残和生理残疾是一样的,你们凭什么要阻止上苍的筛选呢?

 

对身体最好的信仰

科学家明确的证明“人的思想可以切实的影响身体”。

我永远都不会死。我深信。

以下是科学家这篇文章。

——

今天咱们说一个科学观念上的新进展,这个进展可能直接对你的身心健康有好处。
咱们先讲两个故事。老王进入四十岁以后,明显地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他白天稍微工作一会儿就会感到很劳累,四肢乏力,常常犯困。老王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不好,晚上躺在床上总爱想事情,有点焦虑。情况好像越来越严重,老王甚至觉得已经有点抑郁了,他赶紧去看了医生。
医生的诊断结果的确是长期失眠导致的身体不适。医生给老王开了一些有助于睡眠的药,可是老王仍然抱怨睡不好。最后医生让老王佩戴一个智能手环,他要实时记录老王的睡眠,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几周之后,医生看着老王的睡眠数据,感到非常不理解。老王的睡眠质量相当好。他每天都能连续睡八九个小时,不管按什么标准,这都已经足够了啊。
老王以为自己没睡好,他的身体表现就好像真的没睡好一样。
小张今年二十多岁,她正在减肥。小张知道,要想保持身材,就必须尽量吃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有时候小张的午餐就是一点水果和蔬菜。但是小张也深深地体会到,“健康食品”真的都不怎么好吃……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根本吃不饱。小张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她只允许自己每周吃两顿正常的、好吃的、能吃饱的饭。
有一次参加公司活动,小张看现场提供的蛋糕很不错,做得很漂亮,感觉应该好吃。小张决定破戒一次,她走上前去拿起一块蛋糕。这时候旁边有个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她,这个是低热量的健康蛋糕,你多吃点没关系。小张就连吃了两块。确实很好吃……可是确实没吃饱。
小张不知道的是,那个工作人员说谎了。这个吃蛋糕的活动其实是一个实验。现场有一半的人被告知这是健康蛋糕,而另一半人则以为这就是正常的、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蛋糕。人体内有一种“饥饿激素(ghrelin)”,能促进脂肪吸收,降低新陈代谢速度,并且让你感到很饿。吃一顿正常的食物之后,饥饿激素的水平应该下降。这也是那些相信自己吃的是正常的蛋糕的人的表现,他们不饿了。
但是小张和她所在的这一组的人,他们的饥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另一组。他们以为自己吃的是健康蛋糕,他们以为自己没吃饱,他们的身体就真的像没吃饱一样,拼命吸收和储存脂肪。
这两个故事不是我胡乱编的。它们取材于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 [1] 的几项研究。老王和小张的情况,叫做“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
你肯定听说过“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一个人觉得自己身上这儿疼那儿疼,到医院医生给开了个药,他吃下去感觉真的好多了 —— 殊不知,那个所谓的药的成分就是淀粉,根本没有对症的作用,是个“安慰剂”。病人所谓的“感觉好多了”,其实完全是个心理作用。然而有意思的是,对很多病症,在最科学、最客观的检测之下,研究者发现服用了安慰剂的病人不仅仅是“感觉好多了”,而且他身体的硬指标,比如血压之类,也真的变好了。
人的思想,可以切实地,影响人的身体状况。
而所谓“反安慰剂效应”,则是这个人本来没事儿,因为自己以为自己有问题,结果就真的有了身体问题。老王睡眠没毛病,小张吃的其实是个正常的蛋糕,可是他们的身体反应就跟失眠和吃了健康蛋糕一样。
反安慰剂效应的极端例子是自己能把自己吓死。1970年代,美国的一个病人被医生诊断是肝癌晚期,过了几个月他就死了 —— 可是解剖显示,当时的医生是误诊,他根本就没有肝癌。他不是死于癌症,他是死于以为自己有癌症。
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思想到底是怎么影响身体的,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我想说的是这里面并没有一个什么神秘莫测的、统一的机制 —— 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作用原理不同的几种机制,而且大多跟大脑让身体分泌某种激素有关,比如刚才说的“饥饿激素”。
还有我们专栏以前多次讲过压力对人身体的影响,包括“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压力怎么影响细胞端粒的长短。心理压力的作用在于影响皮质醇这个激素的分泌。长期的高皮质醇水平会导致身体内部发炎。
如果你不是科学家的话,你最想知道的可能不是机制,而是这有什么用。
这可能有大用。《新科学家》这篇报道说,斯坦福大学心理与身体实验室(Mind & Body lab)的科学家艾莉雅·克拉姆(Alia Crum),现在专门研究怎么用一个好的心态,获得好的健康。
我们以前说过,你如果把压力当做挑战,而不是威胁,压力对你的健康就不会有危害。这就是心态(mindset)的作用。你需要改善心态。老王之所以有失眠的各种症状不是因为他真的睡眠不好,而是他以为自己睡眠不好。研究表明,“抱怨的睡眠好的人”,各种症状远远多于那些“睡眠不好但是不抱怨自己睡眠不好”的人。如果你认为自己睡眠足够,哪怕你明明睡得很少,你在很大程度上就不会有什么睡眠不足的症状。
所以小张应该以享受美食的心态去吃每一顿饭,哪怕她吃的是健康食品。她应该说服自己,这顿吃得很好、很多、很饱,让身体减少分泌饥饿激素。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但是克拉姆等人做的研究还是比较过硬的。克拉姆曾经找到84个在酒店里工作的清洁工,她们的身体状况一般,普遍都有点血压高。克拉姆告诉其中一半的人,说你们做的这些打扫卫生的工作,每小时要消耗200卡路里的热量,这其实已经满足了美国医学界给的锻炼标准 — 你们干活儿,其实就是在锻炼身体啊!对另一半人什么都没说。
结果短短一个月以后,那些被告知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的清洁工,平均体重下降了一公斤,血压也下降到了正常水平。而另一半人没有这些效应。
这个结果有两种解释。一个解释是清洁工的心态直接地、自动地影响了健康;还有一种可能性则是那些被告知干活儿就是锻炼的清洁工,她们干活的时候特意更卖力气了。
如果是后一种解释,那这个效应就不怎么神奇 —— 但结果更像是第一个解释!有人做了一个长期跟踪研究,考察了6万人的“健身心态”和他们二十多年来的实际健身状况。结果是心态比实际的锻炼更重要。哪怕两个人的实际锻炼时间长度和锻炼水平一样,那个自以为练得好的人,他的死亡率会比那个悲观的人低很多。
所以克拉姆的建议是你要积极承认自己在锻炼。你不必骗自己,但是千万别总说自己的锻炼水平不如别人。别忘了打扫卫生也是一种锻炼。
心态对“抗衰老”的影响就更大了。我们专栏以前有一期叫《心态年轻,你就真的年轻吗?》,说过一个研究,《新科学家》这期报道也提到了:让一群七八十岁的人在一起假装自己年轻了20岁 —— 哪怕只有五天,他们的关节炎症状也减轻了,站的也更直了,大脑反应也更快,连智商都提高了。
《新科学家》说,如果你心态年轻,你能平均比别人多活7.5年。如果你整天说自己不行了、真是老了,你甚至可能会提前38年得上老年病。
……所以,心态是真的很重要。为了让你进一步相信安慰剂效应的作用,我们最后再说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安慰剂效应。
生活中有些人早上要是不喝几杯咖啡就无法工作,说咖啡能让他们头脑清醒 —— 但是,有研究表明 [2],喝咖啡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个安慰剂效应。事实上,哪怕你给人喝的是清水,只要你告诉他这水里有咖啡因,他喝下之后也能感到精神倍增!
关于安慰剂效应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哪怕你知道这是安慰剂,它还是会对你有用!这是一个重大好消息,这意味着安慰剂效应不是一个害怕被拆穿的戏法。你大可以放心了解相关的研究,做一个理性的、清醒的明白人,同时你还能享受安慰剂的好处。
我了解了这些研究,感觉简直是人生何处不是安慰剂。下次看到有人说他如何如何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在心里问问,这到底是他被迫如此,还是他的主观心理把自己变成了那个样子。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主观的世界之中。
那么了解了心态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应该时刻考察和反思自己的内心 —— 你得学会“三省吾身”。《论语》里说的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都是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普通人没有那么大的动力。老年朋友圈经常说的什么“不生气”之类的鸡汤,则根本上不了台面。
从今天讲的这些科学知识的角度,对我们最有用的三省吾身,应该是下面这样 ——
装什么病?
卖什么老?
你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知道吗?

我为我感到羞愧而羞愧

咨询发达的现代,总是会让我看到身边或年轻的非凡的人做出了不起的事。这让我羞愧不以,要吸根烟压压心情,甚至压不住还要喷两句。

怎么会有这样差的修养呢?我可是信仰宇宙最高信仰的人。

我为我感到羞愧而羞愧

赛博朋克 – 作者|孔冰欣

上世纪中后期以来,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遗传工程、原子能、微电子等新兴科学飞速发展,反传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随之影响了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的挽歌里,不动声色地潜伏了科技文明即将进入大爆炸时代的信号;经济全球化的喧闹背景下,却是阶层壁垒愈发分明、水深火热的激烈碰撞——如同受伤的牡蛎方能孕育出璀璨的珍珠一样,生逢其时的文艺工作者们正巧赶上了又一波托物言志的“好日子”,(cyberpunk)系作品遂得以打开新格局。

与之前着重描写外太空探索和外地生物奇观的传统科幻不同,赛博朋克不再单纯从科学与理性出发,而是杂糅神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更为复杂的题材,广泛尝试象征主义、意识流等盛行于欧洲现代文学的创作手法,且强调刻画的是今后几十年间的近未来世界。

“明天”固然是个蕴含宏伟瑰丽图景的美好词汇,但是,在另一种可能性中,人类的明天是否“高科技、低质量”?是否将被网络和科技寡头所支配?秩序、法律、道德与人性是否终将泯灭,我们终将沦为基因改造、或是“人机合体”的“异形”产物?未来近在眼前,历史还未走远,希望和绝望并存,矛盾和冲突不断;唯恐在冷冰冰的反乌托邦情境下迷惘失语,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催生了赛博朋克魅力无穷的现实意义、人文精神与哲学内核。

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命题,

羔羊组授予贺建奎教授“普罗米修斯”终身名誉称号

现在看来,普罗米修斯并不是神话,而是一则预言故事。
首先,我们看看贺教授自己的解释视频,他的初衷是为了穷人也能用的起廉价的医疗技术。

其次,基因编辑婴儿并不是什么新和难的技术,连DIY成人基因都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不为众人知道。如同火之于古人。

再次,这本是一项低调秘密的实验。但是贺教授不顾众金主告诫,偷偷告知外国同行,事情才暴露出来。如果是秘密进行,你等屌丝到死都不知道人家有钱有权的人在做些什么。
再再次,贺教授也会因为盗火给屌丝们,经历精神和肉体的折磨。
最后,羔羊组授予贺建奎教授“普罗米修斯”终身名誉称号。
请支持羔羊行动

中年雄性灵长目动物的烦恼

小明的脾气开始暴躁起来。
在这之前,小明一直很平静顺服。在猴群里吃的差点,被欺负那都不觉得是什么事。但中年一到,他不同了。周围的猴子再敢欺负他,他就发火拼命了。
因为特殊荷尔蒙在这个年龄时候分泌。这让他非常的狂暴,他要杀死猴王,那个傲慢讨厌的家伙;然后杀死所有的小猴子,他们也很讨厌。没有猴王和小猴要哺乳后,母猴们又发情了。
小明是只猴子,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多余想法和策略去抢占母猴们。这一切都是灵长目的基因在他中年时候,赋予暴躁性格,有利于基因本身的传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