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授贺建奎的生命梦想和突破也曾震惊世界。

贺建奎有做梦的资本——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创新典范,7家公司的股东、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两个女儿的爸爸。

他控股的深圳瀚海基因生物科技一度估值不菲,2018年一季度还获得2亿元A轮融资,公司研发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也在原本由华大一手遮天的国产测序仪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如果他的“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一举成功,那么继“中国基因治疗之父”后,我们马上又拥有了“中国基因编辑之父”。

可惜2018年11月26日,当一切公之于众的时候,他成了那个唯一没有醒来的人。

“编辑婴儿”事件发生的一年前,贺建奎发了一篇博客,名叫《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尚待解决》,这是他在美国一个大咖云集的基因编辑闭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这个如今看起来颇为讽刺的题目,贺当时却是逐条做了详细的说明。

他的结论是,在没有解决脱靶、嵌合体、多代效应等重大问题时,任何制造基因编辑的人类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然而就在这篇文章发布不到20天,他就启动了一项名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的临床试验,并从2017年5月份起招募夫妻受试者。

没人能够理解,一个刚做了“安全性报告”的科学家,何以在20天就立刻就改变初衷,展开一个罔顾人类安全的试验。

贺建奎的解释是,他希望为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遗传病之苦的父母做点事。

评论区清一色的回复:骗子。

因为,在宣布婴儿诞生的当天,YouTube和优酷就立刻出现了贺建奎接受美联社采访的视频四连发,美联社更第一时间奉上一篇详尽而知情的报道。

第二天就是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日子,一切显得有备而来。

在那次大会上,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焦点,所有参会人员都要因为他的“人类一大步”重新修改PPT。

只是这次,他猜中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局。拎着棕色手提包悄悄退场的照片,成为他留给公众的最后身影。

今年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解除与贺建奎的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其在校内一切教学科研活动;2月12日,斯坦福大学按程序对校内与贺建奎有关的研究人员进行审查;同月,贺建奎有关开展基因编辑婴儿实验的研究论文被撤稿。

虽然贺建奎担任法人代表,主攻基因测试工作的深圳瀚海基因,已事发后及时回应:公司未参与“基因编辑婴儿”项目。

但贺的形象和影响,显然已成了公司的一道阴影。

投入大且周期长、风险高,以及资本配套的不足,让中国医药研发一直是个巨大的短板,以至于至今没有真正诞生出一款通行世界的重磅新药(年销售额可超过10亿美元)。

但伴随中国医药企业实力的提升,医药研发从化学药物转向生物医药新跑道,以及国家也从多个层面不断加码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中国的新药研发开始活跃,越来越多人才物力投入到新药研发,也有越来越多项目跑出来。

背靠巨大本土市场,甩掉历史包袱,在生物医药新跑道与外国公司齐步跑,也让中国新药研发成为一个前景不可估量的机会。科创板对医药企业的无盈利上市安排,有望让前景加速变成现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